今天剛結束與林仁斌老師和周欣穎老師在日本靜岡縣濱松市的演出,演出很順利,這次足足有33個人站上舞台演出,小大人們都很努力認真的把譜黏好、練好、音吹好,周老師和林老師也在短時間內緊鑼密鼓的幫大家集訓加持。帶團需要無限精力,更需要打很多強心針來面對各種疑難雜症和突發狀況。老師你們辛苦了!
在這次第17屆長笛年會上聽到了很多不錯的日本大學生的室內樂比賽和演出,試了幾把非常優質好吹的長笛和低音笛,也吃了不少美食⋯
日本是個好地方,但它自然也有它體制下的缺點。我們的文化曾經衝突過、融合過、分裂過也矛盾過。歷史是一種淵源,必須正視它、了解它並不企圖隱瞞曾犯下的過錯,也因此才能解脫、蛻變和成長。台灣也是個好地方,它讓人思念不已,並且牢牢抓住我們的心,只不過,看不清事實的人依舊自顧自的蒙蔽著雙眼,願意欺騙自己的人依舊張著眼昧著良心存活。
回來的這一年當中常常聽見一些話像是:
@學長笛的人不多!
那年會的這些人和照片裏的人是?多不多不是問題,也許會師資過剩導致什麼都要教,但也是個機會發展多項技能,不過這並不是義務不能被理所當然的對待,只能算是在職進修以符合市場所需。
@長笛老師隨便教就有錢賺多好!
那我們為什麼還需要國際交流?你難道真的覺得老師們隨便教教,孩子們就可以隨便吹的好好?
@我的孩子要考音樂班,因為他/她唸書頭腦不行,唸音樂班/管樂班可以加分。
我想家長護子/女心切,總想著「為他/她好」,即使是不了解音樂行業,也請不要自以為是。「自以為」除了會傷害師生間的信任,也會輕視音樂本身。音樂不是廉價商品,它是一門專業技術,這門技術藏著的是人心,而音樂老師則是以交心/教心為原則傳授技術。真心想學,身為所謂「老師」的我們,即可傳授知識與技術,吸收需要一定份量的時間與練習,就像小朋友學走路,需要一定份量的時間讓不曾運動過的肌群成長茁壯,需要不停的摔倒與嘗試才能真正穩穩的站好向前奔跑。
相信專業沒什麼不好,就如同我們相信郵差先生會以專業的態度把珍貴的信寄送到每個人的手中一樣。醫生習醫幾十年,為得是救人並不是殺人;音樂家培養十餘年,為得是能夠演出穿透人心的音樂和培養音樂產業中大大小小的專職人員,而不是隨隨便便任人踐踏。
如果綜藝節目不再有音效,廣告和電影不再有配樂,商店裡不再有音樂,收音機裡不再有廣播電台,iTunes不復存在,YouTube不再有聲音播放,這個世界上不再有人懂得歌唱和奏樂,不再敲敲打打、不再難過時有那首歌那熟悉的旋律安慰失落的心,這個世界沒有音樂家這個行業。
這樣一個世界,你覺得怎麼樣?
音樂它真的僅僅只是娛樂,還是一份不可或缺的氧氣?